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3002979178 OR 邮箱Email: Lngbbs@qq.com
摘要: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了一季度及3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其中工业、投资等不少指标显示出积极向好的迹象。 专家认为,去年四季度或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很可能已经触底,但对未来反弹力度则存在分歧。一季度经济数据降低了出台新刺激措施的紧迫性,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仍然..
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了一季度及3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其中工业、投资等不少指标显示出积极向好的迹象。
专家认为,去年四季度或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很可能已经触底,但对未来反弹力度则存在分歧。一季度经济数据降低了出台新刺激措施的紧迫性,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未来应为经济形势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下滑趋势初步遏制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从一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开始出现了企稳回暖迹象。预计今年GDP可能呈现6、7、8、9的季度同比走势。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从去库存化、财政政策发力以及房地产市场回暖等方面来看,一季度应该已经是本轮经济调整的底部。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3月份越来越多的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好转。尽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降低,但环比增速比去年四季度明显反弹。 不少专家认为经济在短期内已经触底,但对经济反弹的力度则存在分歧。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滕泰认为,我国经济在去年末今年初已经见底,但一季度GDP只有6.1%,低于他先前6.5%左右的预期,这反映了企业自主投资的恢复速度较慢。他认为,未来外需将影响出口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同时消费增速保持活力也存在难度,我国经济反弹的速度不会太快。 而申银万国研究报告则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将呈现V形走势。3月份工业和投资数据双双反弹,出口下跌幅度也有所缩小,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可能,预计今年GDP同比增长8.3%。 “三驾马车”初步企稳 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提高到8.3%,高于此前市场6%左右的预期。滕泰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去库存化加大力度造成的,工业增速在2月底可能已经回升,另一方面则由于今年以来高额的信贷投放刺激。预计二季度工业增速可以保持在7%以上,工业可能成为支撑二季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货币政策的滞后期大概是10个月。如果未来货币增速能保持较快趋势,今年11月、12月的时候,有希望出现工业和社会投资开始回升的趋势。 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一季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2.0%和-0.2%。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介绍,一季度投资对GDP的贡献慢于消费的重要原因是,去库存化导致存货投资下降明显。 投资方面,一季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今年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逐月加快的态势。剔除掉投资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后,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超过30%。 姚景源介绍,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基础设施投资有所加快,第二是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7.7%,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三是中部和西部投资增速有所提高,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由于气候等因素,二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还可能加快增速。 消费方面,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后实增15.9%,比去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尤其是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2%和8.6%,均快于GDP同期增速,起到了为将来消费“蓄力”的作用。 但高善文认为,由于就业压力和收入预期恶化,未来消费增速整体趋势是往下的,但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新刺激措施紧迫性降低 不少专家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至少暂时降低了新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的紧迫性。滕泰认为,先前国家的“保增长”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意义。当前无需再出台总量刺激措施,但可以在调结构上继续下工夫,并完善前期出台的措施,如完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细则等。 高善文则认为,目前在宏观政策上应该静观其变。一季度新增信贷达到4.58万亿元,下半年信贷可能没有上半年这么轻松,但不会到政策紧缩的地步。 范剑平认为,要充分估计到世界经济恶化对中国带来的新挑战,未来要有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准备。新计划可以考虑在增加民间投资,增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