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该文介绍了由抗高CO2竞争吸附干扰的、专用于食品CO2的T504水解催化剂与T103硫化氢精脱硫剂组成的JTL-1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在食品CO2中十年的工业应用以及THC-1脱烃催化剂的小试研究数据与首次工业应用结果。 关键词:食品CO2     精脱硫     脱烃催化剂     工业应用 1 前言 食品CO2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可用于饮料、烟丝膨化、超临界萃取、蔬菜保鲜等领域,传统的食品CO2主要用于饮料行业,由于应用领域的迅速拓展,目前用于饮料行业的仅占食品CO2总销量的30~40%。据一外国公司介绍,中国的饮料人均年需求量为美国的1/2.5,而中国的人口则是美国的5倍,因此中国饮料行业的年销售量应该是美国的12.5倍。据了解,美国用于饮料行业的食品CO2年销售量为约320万吨,保守的估算中国食品CO2的年需求量将可能会超过1000万吨,因此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过去中国的食品CO2标准很粗放,借与国际接轨,以求高的效益,现在很多食品CO2厂都开始执行国际饮料技术协会规定的质量标准(见表1)。 由表1可知,食品CO2的国际标准十分苛刻,指标共有22项,其纯度要求很高;杂质的含量很低,均为10-6(ppm)或10-9(ppb)级。食品CO2的原料气主要来自氮肥厂、石灰窑厂、发酵厂,由于氮肥厂的气源稳定,故外国公司乐意采用。我中心长期从事化肥催化剂与气体净化剂的研究,10年前就将开发的JTL-1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即“夹心饼”新工艺)应用于食品CO2工业并跟踪该工业的发展,结合我国中小氮肥厂煤制原料气的特点,认为上述22项指标中最苛刻的是: • 总硫(H2S+COS+CS2)≤0.1×10-6  • 苯含量≤0.02×10-6(即20ppb)  • 总烃含量(以CH4计)≤50×10-6(其中CH4≤30×10-6) 表2是我们调查食品CO2厂的原料气(来自以煤为原料的中小氮肥厂)或精制气中总硫、总烃与苯含量的数据,结果表明: 1)原料气中H2S含量波动很大,为1~500×10-6,决定于原料煤种,变换气中有无脱硫(湿法或湿法加干法)工段。 2)原料气中有机硫主要为COS,CS2含量在极大部份厂中可以忽略,COS含量为2~15×10-6,主要决定于原料煤种。总硫比食品CO2国际标准的指标(≤0.1ppm)高50~5000倍。 3)原料气中苯含量为2000~10000×10-9,比国际标准≤20×10-9超过100~500倍,总烃为800~3000×10-6,比国际标准≤30×10-6超过40~150倍。 4)表中E厂与F厂已设有JTL-1常温精脱硫新工艺,精制气中总硫含量仍超标,经调查系CO2负荷显著超标或精脱硫工段操作不当所引起。 综上所述,以中小氮肥厂的CO2原料气生产食品CO2时,精脱硫与脱苯脱烃的任务都相当艰巨,本文简要叙述我中心开发的常温精脱硫新技术与THC-1脱烃催化剂在食品CO2中的工业应用。 表1   食品CO2的国际质量标准[1] | 序号 | 名称 | 控制指标 |  | 1 | 纯度(CO2) | ≥99.92% |  | 2 | 气味 | 无异味 |  | 3 | 气味和口味 | 水溶液中无异常气味和口味 |  | 4 | 水份 | ≤15ppm |  | 5 | 总硫 | ≤0.1ppm |  | 6 | 总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 ≤50 ppm (其中甲烷≤30ppm) |  | 7 | 氧 | ≤30ppm |  | 8 | 氨 | ≤2.5ppm |  | 9 | 氮氧化物(NO+NO2) | ≤2.5ppm |  | 10 | 一氧化碳 (CO) | ≤10ppm |  | 11 |  氧硫化碳 ( COS) | ≤0.1ppm |  | 12 |  硫化氢   ( H2S) | ≤0.1ppm |  | 13 | 二氧化硫 ( SO2) | ≤1.0ppm |  | 14 | 不挥发残余物 | ≤10ppm |  | 15 | 油份 | 不得检出 |  | 16 | 酸度 | 符合检验 |  | 17 | 磷化氢 | ≤0.3ppm |  | 18 | 非挥发性残余物 | ≤10ppm |  | 19 | 非挥发有机残余物 | ≤5ppm |  | 20 | 乙醛 | ≤0.2ppm |  | 21 | 芳香化合物,苯 | ≤0.02ppm(即20ppb) |  | 22 | 水溶液外观 | 无色或无浊度 | 
 表2 食品CO2原料气(来自氮肥厂)、精制气中硫化物、 总烃与苯的含量(单位均为10-6) | 厂名 | 气体 种类 | 硫 化 物 | 总 烃 (以CH4计) | 苯 (10-9) | 备   注 |  | H2S | COS | CS2 |  | A | 原料气 | 300~400 | 10~15 | <0.1 | 未测 | 未测 | 
 |  | B | 原料气 | 129 | 1.8 | 未测 | 760 | 2800 | 
 |  | C | 原料气 | 总硫 7×10-6 | 2000 | 10000 | 
 |  | D | 原料气 | 1.2 | 4.2 | 0.07 | 3020 | 5900 | 
 |  | E | 精制气 | 总硫<0.3 | 100 | 2300 | 应用JTL-1精脱硫,但负荷超过2倍 |  | F | 精制气 | 总硫0.4 | <20 | 60 | 应用JTL-1精脱硫,已2年未及时更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