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2008年国际油价几大因素分析
欢迎阅读与学习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3002979178 OR 邮箱Email: Lngbbs@qq.com

摘要:(一)全球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国、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强劲。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8年中国、印度经济分别增长10%和8.4%,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分享到:
 (一)全球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国、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强劲。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8年中国、印度经济分别增长10%和8.4%,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从三大经济体来看,虽然次贷危机加大了美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压力和经济下行 风险使得货币政策左右为难。但是,美国经济抵御风险和自我调节能力要远强于其他经济体,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继续促进美国私人投资和居民消费实现温和增长;失业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消费支出;9月份以来连续降息以及欧美央行联手干预稳定了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强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处于1960年代以来最快的增长阶段,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因而美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之后,2008年仍将保持稳步增长。IMF预计,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1.9%,与2007年基本持平。欧元区国家结构性问题得到一定缓解,通货膨胀在可控范围内,特别是德国等国财政改革取得成效,财政赤字大大减少,经济活力得到增强。预计2008年欧元区经济增长2.1%,较上年略有放缓。日本经济逐步走出了通货紧缩状态,金融等领域改革等为经济增长提供较好的支持,同时中国、东盟等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使日本出口有望保持良好态势,预计2008年日本经济增长1.7%。
 
  (二)世界石油需求依然旺盛
 
  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导致石油需求旺盛。国际能源署10月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780万桶/天,同比增加210万桶/天,增长2.5%。其中,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增量为84万桶/天,占全球需求增量的40%;中东地区石油需求增长紧随其后,增量为38.5万桶/天,而其他地区增量相对较小。
 
  欧佩克在12月份石油月报中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706桶/天,同比增加132万桶/天,增长1.5%。
 
  而美国能源情报署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月报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716万桶/天,同比增加138万桶,增长率为1.6%。其中,石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发展中经济体,非OECD国家和地区日均石油需求增量为120万桶,占全球需求增量的近九成,而OECD国家石油需求增量占比一成多。从国别来看,中国石油需求增量占32%,美国增量占17%,两国需求增量占到全球增量的接近一半。
 
  尽管三大机构的预测数据不尽一致,但是均认为2008年国际石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趋势,其增量仍将超出过去十年平均水平。
 
  (三)世界石油供给有所改善
 
  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使得石油实际需求非常旺盛,同时高额利润必然会刺激新增投资。为了保证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欧佩克国家计划在2010年前投资1200亿美元着手扩大石油生产能力,初步计划将原油日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3170万桶提升至2010年的3690万桶(不包括伊拉克),增长16%以上。同时,欧佩克大幅扩大精炼能力,精炼日产能由2006年的1230万桶扩大至2011年的1770万桶,提高近50%。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有望得到较快增长。美国能源情报署报告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供给量为8739万桶/天,同比增加253万桶,增长率为3%,增速较上年大幅提高。其中,欧佩克国家日产量增长4.5%,增量为158万桶,占全球增量的62.6%;非欧佩克国家日产量增长2.1%,增量为95万桶,占全球增量的37.4%。非欧佩克国家中,巴西产量增长非常迅速,日产量增加39万桶,同比增长17%;美国石油日产量增加23万桶,同比增长2.8%;此外,前苏联地区产量增加较快,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日产能分别增加15万桶和9万桶,同比分别增长17.4%和6.2%;俄罗斯尽管也有15万桶的增量,但仅与过去的两年持平,明显低于2003-2005年60-80万桶左右的增量水平。此外,受储量等因素的限制,墨西哥、英国、挪威等国的产量在逐年下降,预计2008年北海地区日产量下降24万桶,同比下降5.2%。
 
  全球剩余产能得到一定的恢复,2008年欧佩克剩余产能预计约为210万桶/天。剩余产能与国际油价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剩余产能的恢复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油价。
 
  (四)伊朗核问题仍然是影响国际油价的最大变数
 
  中东等产油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始终存在,特别是伊朗核问题始终是困扰明年国际油市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根据BP能源统计,伊朗拥有189亿吨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1.4%,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储采比高达86.7;天然气探明储备高达28.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5.5%,仅次于俄罗斯居于世界第二位。目前,伊朗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石油日产量超过400万桶,而且超过60%的石油出口国际市场,大约250万桶左右的出口量,年出口石油在1.2亿吨左右。
 
  由于伊朗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出口量、地理上所处战略位置,以及面临的石油供求趋紧的环境等因素,使得伊朗核问题更为复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时间更长,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更为巨大。
 
  (五)国际游资炒作的作用仍不可小视
 
  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中,巨额国际游资在不断冲击各种市场,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也不能例外。2007年初纽约商品交易所基金原油期货持仓量一度大幅减少,出现了净空头持仓,随之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跳水,西得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由每桶65美元左右一度跌至50美元。3月份以来,纽约市场投机资金原油期货持仓量明显回升,国际油价也出现明显反弹。在7月末,基金原油净多持仓量最高增至1.2亿桶以上,超过当时日原油消费总量近50%,而国际油价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基金原油期货持仓量与国际油价具有高度正相关性,每当基金净多持仓量大幅增加,国际油价随之飙升,而当基金大幅减仓时,国际油价便会出现快速下挫。影响国际油价的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国际游资炒作的题材,因而国际游资仍将会对油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美元持续贬值有一定推高油价作用
 
  美国面临着巨额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沉重压力,预计双赤字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因而美元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弱势。目前世界石油市场交易中主要采用美元结算,近年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石油出口国实际石油收入缩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欧佩克等产油国抬高油价。
 
  (七)美国大选会影响国际油价
 
  美国共和党代表石油等富人阶层,支持至少是默认油价高涨。而民主党代表相对中低收入阶层,一贯主张控制国际油价。因而明年美国大选结果会影响到国际油价。
 
  (八)基本结论
 
  总体来看,2008年,全球石油供求仍处于相对紧张状态,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持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如果伊朗核问题等地缘政治风险没有明显恶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国际油价年平均价位将在每桶75美元左右的高位运行。但是,如果伊朗核问题演变为美伊军事冲突,或出现飓风袭击等重大突发事件,那么短期内国际油价将会出现大幅飙升;如果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逐步演变成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减速,那么国际油价也存在大幅回落的可能性。
 
  由于近来国际油价出现持续明显反弹,国际权威机构不断调高国际油价走势的预测。11月27日,路透社调查的37家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显示,分析师将其对2008年布伦特和WTI原油均价预估调升至72.9和74.4美元,较7月末的调查结果高出10美元左右。美国能源情报署在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将2008年纽约市场WTI油价大幅调高至84.8美元,较今年7月份预测高出13.6美元。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